十年纠缠

1804年 6月13日 1)(1/2)

在得到“平安京”的回答后,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昨天晚上觉得“义仲”这个名字这么熟悉了,平安时期的最后一位幕府将军吧,没记错的话——我对日本历史没什么印象。

只是好巧不巧,我之前说的先行动再恋爱的模式,似乎就是从平安时代开始的。

我对旧盘历史知道的有限,也不知道是不是记错了。

不过,要是真对上了,倒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安东妮会说“哪里都可以摸”这种话。

这就是我说的,时代的思想烙印。

认真回忆一阵,确定自己的确没有听错后我反问道:“真的哪里都能摸?”

“嗯。”

“摸了之后会怎么样?”

“摸完再告诉库洛先生。”说着她站起来,把身体缓慢地往我手上凑。

这时候我看出端倪来,将手抽开的同时按着她的肩膀让她坐下。

也许时代并没有如我所想,在她身上打下思想的烙印。

就像我也活得不像我那个时代的人一样。

时代对于活跃思考的人是不具备局限性和约束力的。

因为思考活跃的人对于任何事物都是抱着怀疑与批判的态度。

“一个测试,或者说尝试,对吗?”

我那个年代的性开放程度也许比这个年代还夸张,这个年代除了某些特定场所外,进行那种行为至少有一方是带着爱的。

而我那个时代,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,连爱也不需要,只是单纯满足自己的需求。

这种行为被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所接受,我身边就经常有把这种行为挂在嘴边的人,好像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。

甚至很多人只是单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才去寻求的伴侣。

对此我不作评价,举这个例子只是因为这个例子和目前的情况相似。

即使我生活在那样的时代,也同样不会因为常见而认为是正确,相反,我还是一个坚定的先婚后性主义者。

既然我会有这种偏离时代的想法,为什么还要先入为主,觉得别人就一定会被时代影响?

安东妮恐怕也和我一样,即使身处先性后爱的时代,也依然不认可这种行为,并且对于喜欢的人也有这种要求——对方在这方面要有和自己同样的想法。

至于她会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,我认为很大程度是家庭问题。

因为母亲和父亲的关系糟糕,而她们在一起的原因又是因为那种荒唐的恋爱模式,所以把对于父母的厌恶延伸到了恋爱模式上,认为如果不是这种恋爱模式,自己也许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之类的。

当然,这种看法只是拿我自身当参考得出的结论,也许并不准确。

我会无法接受吵架的婚姻和无爱之性的原因,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家庭问题。

这种主动献身的行为看似好像完全接受了我,实际上我如果真的下手,可能会让她对我的好感在一瞬间清空,甚至产生厌恶。

虽然我也没打算真的下手就是了。

安东妮眨巴了两下眼睛,“是,库洛先生。”

“如果我真摸了,你就很难会喜欢我吧?”我觉得讨厌太过了,换成了“很难会喜欢”。

“是,库洛先生。”目前为止都如我所想。

“为什么这么做?”尽管我心里已经猜的七七八八,但我还是想知道她的真实想法——也不见得她就会说真实想法。

面对我这种好像看透一切的语气,她既没有反问“库洛先生怎么知道的?”,也没有揣着明白装糊涂“我不知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