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 兄弟重逢,今非昔比(1/2)
翌日,晨,康郎山。
“末将参见世子!”
沐英和平安,带领数百甲士,向着朱标大礼参拜。
“两位哥哥请起!”朱标紧走几步上前,道:“真没想到,父王派来帮我办差的,竟是你们。”
“说来惭愧。”沐英的面色有些尴尬,道:“我们在鄱阳湖之战中,没立下什么大功。义父大人见我们在战场上起不到什么大作用,前几天,就派我们去洪都,押送这些犯官回来。”
其实,沐英和平安没什么好惭愧和尴尬的。
无论沐英还是平安,都年不过二十。身量还未完全长成,经验也不算多么丰富。
朱元璋把他们派出去做监军,当然是没问题的。
但是,要说他们能在将星云集的鄱阳湖之战中,能有什么出色的表现,那就纯属扯淡了。
朱元璋本人都从来没指望过。
所以,前几天,派给了沐英和平安一个差事。
鄱阳湖虽然总共进行了一个多月,其实真正激战,也就是前十日。十天后,大局已定。朱元璋让朱文正率领部分兵马,恢复被陈友谅侵占的江西城池(陈友谅虽然没攻下洪都,但六十万大军在手,攻陷了洪都以西大量的江西城池。)
前几天,朱文正遣人回报,已经恢复了江西全境,并且抓到了一些弃城逃亡的官员。
朱元璋干脆命沐英和平安去洪都,一起押送这些官员。
一切都非常合理。
事实上,朱元璋一直让沐英和平安,做他们力所能及之事。
但是,话说回来,不怕不识货,既怕货比货啊!
开战之前,二人踌躇满志,要朱标看他们建功立业。现在可好,他们二人没立下什么功劳,朱标却是立下了泼天大功!
第一功,在张定边偷袭吴国中军,朱元璋危在旦夕之际,朱标射瞎了张定边一只眼,立下了救驾之功。
第二功,献东风计,奠定了吴国的胜局!
对了,貌似还有第三功!
一番寒暄之后,沐英忽然低声问道:“世子你给我句实在话:那陈友谅,是不是世子你射杀的?”
“当然不是。”朱标愕然道:“你们怎么会这么想?如果陈友谅真是我射杀的,谁能抢夺我的战功?
平安道:“得了吧,世子你就莫谦虚了!外面的士兵们,都这么说。”
“他们为什么这么说?”
“道理很简单。那陈友谅是被我军旗舰上的人射死的吧?”
“那倒是。”
“是被一箭正中了哽嗓咽喉吧?”
“据陈有荣说,确实如此。陈友谅的尸身,被张定边运回武昌了,其实我也没见着。”
平安道:“还是的啊!我军旗舰上,箭术通神的人是谁?射瞎了张定边一只眼的世子你啊!不是你射杀的陈友谅,还是谁射杀的陈友谅?”
沐英道:“兄弟们都说,因为箭上没什么特殊的标记,也没什么人证,世子又不愿意与士卒争功,才没把这功劳认下来。世子如此胸襟宽广,大有人君之像啊!”
“什么乱七八糟的?”朱标苦笑道:“你们想想,泾江口之战胜局已定,以我的身份,需要轻身犯险吗?实不相瞒,泾江口之战那天,我一直在父亲身边手持湛卢剑护卫,从未射箭杀敌。所以,陈友谅可能是任何其他人用弓箭射杀的,唯独不可能是我。”
平安将信将疑,道:“真的假的?泾江之战,世子真的一箭未发?”
“船上的八枝壮士,都可为证!”
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