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让赤壁之战,在鄱阳湖重演(1/2)
必须说明的是,在没有朱标穿越的历史上,朱元璋的这场龙困浅滩之战,更加险象环生。
在历史记载中,朱元璋的旗舰陷入绝大的危机之后,常遇春、廖永忠、俞通海等大将,以尽可能快的速度,前来增援。
因为大部分增援部队还在后面,吴军诸将很快就陷入陈汉大军的围攻之中。
在最为危急的时刻,常遇春驾驶小舟终于赶到,以重箭射中张定边,张定边负伤而退。但这时候朱元璋面临的危机还未曾解除,因为朱元璋的旗舰依旧陷在淤泥中不能动弹,而陈汉军的其他战舰,也还在围攻朱元璋的战船。
紧接着,俞通海的战船赶到。因为俞通海的船速奇快带起了湍急的水流,朱元璋的战船才终于挣脱淤泥,脱困而出。
但朱元璋脱困的同时,一艘陈汉战舰硬生生将俞通海的战船撞翻。俞通海的头盔被撞碎,落入鄱阳湖中。幸亏他水性极佳,才幸免于难。
另外一边,常遇春射出重箭之后,所乘的小船非常倒霉地搁浅在附近。不但不可能救援朱元璋,而且自己随时有性命之忧。
不幸中的万幸,忽然有一艘无人操控的快舸,从上游顺风急下,猛烈撞击到了常遇春所乘的战船上。常遇春的战船受了如此重击,才终于从淤泥中脱身。
随后,吴军后续援军赶到,这场致命的危机才算彻底解除。
因为第一天的战争如此险象环生,以至于吴军诸将都丧失了胜利的信心,纷纷要求朱元璋退兵回应天,改为和陈友谅打陆战。多亏了朱元璋心志坚毅之极,才坚持了下来。
不得不说,今日之战既是朱元璋平生所遇到的最为危险的一战,又是陈友谅最接近胜利的一战。稍微出点差错,朱元璋就得饮恨当场。稍微没那么幸运,朱元璋就得痛失常遇春、俞通海这两员大将。朱元璋心智稍微没那么坚毅,就得退军回应天。
现在有了朱标的连珠神射,吴军的形势已经与历史记载中完全不同!
朱元璋迫在眉睫的危机已经解除,常遇春、俞通海等人,就不必像历史上那样,脱离增援部队,不惜一切代价来救朱元璋了。
他们完全可有从容不迫地率领增援部队,与偷袭的陈汉水师交战。
大约两个时辰后,前来偷袭的陈汉水师就大半被歼灭。少部分狼狈逃窜。
眼瞅着天将傍晚,吴军和陈汉军非常默契地鸣金收兵。双方各自后退三里,抛下铁锚,安下水寨。
鄱阳湖之战,第一日的战争,就此落幕。
单从交换比来看,吴军今日之战,只能算是不亏不赚。毕竟,常遇春、俞通海、廖永忠都紧急从前线返回,前线数得着的大将只剩下了邵荣一人。邵荣能勉强支撑维持不败就算相当不错了,吴军的损失肯定相当不小,整好和陈汉军今日的损失差相仿佛。
但从士气来讲,吴军就是大赚特赚了。
想想看,陈汉第一大将张定边,卑鄙无耻地率领一支军队偷袭吴国公朱元璋,却被不到十岁的吴国公世子朱标射瞎了一只眼,狼狈逃窜。
这说明什么?
如果说陈汉第一战将张定边很强,那就是吴国世子朱标更强!吴国世子朱标不到十岁就如此强大。岂不说明,天命在吴,吴军此战必胜吗?
如果说张定边不怎么强……陈汉第一战将都那么弱,那不更是说明,陈汉军实力不怎么样,陈汉军此战输定了?
所以,在普通士卒眼中,吴国现在形势确实是非常乐观!
吴国大将呢?
别人不知道张定边如何强大,他们还不知道吗?朱标今日的表现如此惊才绝艳,吴国诸将实际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