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 短兵相接,华夏步卒的威风(1/3)
塔尔湾地势平坦,当然有利于骑兵奔驰。
但其实,塔尔湾的地形,也是有些地方有利于步兵的。湾,弯曲之水也!
朱标的手下多是步卒,自从攻取虎牢关后,一直有意识地沿着洛水前进。等到了塔尔湾决战的时候,吴军的后方以及左右两翼,全被洛水遮蔽。
所以,元军的骑兵想正面硬攻吴军步卒,当然可以。不过,他们要想发挥迂回包抄的看家本事,从两翼甚至背后冲击吴军,却是不可能的。
硬碰硬!
硬碰硬!
这场对决,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,无论是吴军还是元军,都只能毫无花巧地硬碰硬!
轰!轰!轰!
火炮在轰鸣!
嗖嗖嗖!
一颗颗铁弹呼啸而出!
砰砰砰!
火铳之声响如爆豆!
但是,火炮和火铳,都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!
在这个时代,火炮和火铳射速既慢,威力又小。真正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,还是冷兵器的决战!
对于元军来说,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兵!
对于明军来说,是他们的步兵,更严格来说是长枪兵!
没错,就是长枪兵!
吴军步兵的编制,是非常简单的,“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”。
也就是说:吴军步兵每一个百人队中,有长枪兵四十人,刀盾兵二十人,弓箭兵三十人,火铳兵十人!
在今天的这场战争中,长枪兵能顶住骑兵的冲击,吴军就赢。长枪兵挡不住骑兵的冲击,吴军就输!
那么,长枪兵能挡住骑兵的冲击吗?
当然能!
朱标带的是吴国最精锐的步兵。
吴国最精锐的兵马,来自哪里呢?两淮!
两淮,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出精兵的地方!
两淮地区,既土地肥沃便于耕种,人口密集。又时常受黄河水患,将一切田埂、文书、秩序全部摧毁。水患过后,凭什么拿回自己的田地?只有自己的拳头和热血!
人不狠,站不稳!
久而久之,两淮地区能生存下来的百姓,绝大多数是身形高大,好勇斗狠,悍不畏死!
此地,也就成了华夏最好的兵源地!
春秋时期,三千越甲可吞吴!
秦朝末年,项羽的三万江东子弟!
三国时期,各路军阀都来丹阳招兵!
两晋时期,北府兵!
南宋时期,岳家军!
这些青史留名的强军,无不是以两淮地区的兵源为主力!
朱元璋的手下就更不用说了。
他起家的三万渡江战士,尽皆出自淮右,“淮右步甲甲天下”!朱元璋正是以他们为根本,克太平,破建康,进而与天下群雄争锋。
以后,又不断有两淮精锐,加入朱元璋的麾下。
比如朱元璋麾下的大将陆聚吧,在投奔朱元璋以前,已经率领手下的淮北步卒,多次与蒙元骑兵交手。以至于元军慨叹:“淮北劲卒,虽燕、赵精骑不及也!”
另外还有!
淮西长枪军!
长兴花枪军!
武康长枪兵!
……
一支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两淮战士,全部加入了吴军!
当初,他们本是两淮农民。他们起事之时,最便宜的武器就是长枪了。十数年的厮杀下来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