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善战者,无赫赫之功(1/2)
朱元璋把马仲良派出去,宣招露布飞捷的将士后,还有些不放心。
他又命翰林学士詹同出去,将李善长、邵荣这两位相国,以及御史中丞刘基,拱卫司指挥使叶春,一起招来,商议此事。
没办法,内行看门道,外行看热闹。
对于普通百姓来讲,朱标将近两个月取山东,好像是快了些。但是,那说明吴国很强,或者山东元军很弱啊,有什么不对的?
但是,在朱元璋这个军事大家看来,却很有些不正常。朱标这全取山东的速度太快了,太不正常!即便朱元璋亲自领兵,也绝不可能达到如此速度!
问题,到底出在哪呢?
元军是不是有什么阴谋?
山东的地主团练,会不会有什么诡计?
吴军在山东的布置,会不会有什么朱元璋、朱标都没考虑到的漏洞?
兵地,生死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!
山东有吴军三十万主力,有朱元璋最疼爱的儿子。不把这其中异常的原因找出来,朱元璋简直连觉睡不安稳!
李善长、邵荣、刘基、叶春,就在中书省办公,不消一会儿,就来到了白虎殿。
再过一会儿,朱标派来露布飞捷的将士,也来到了白虎殿。
“儿臣参见父王,父王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
“臣等参见王上,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
三十名露布飞捷将士的领头之人,正是朱元璋的义子徐司马(朱司马)。
“平身!”
“谢王上!”
“马儿(徐司马的小名)啊!”徐司马刚刚站起,朱元璋就开门见山地道:“北伐军不到两个月全取山东,这么快的速度,实在有些惊世骇俗,咱也实在有些不稳心。来,你当着咱,当着这么多朝廷重臣的面,仔细说说,北伐军,为什么能这么快,全取山东?”
“是。”
有在朱元璋以及这么多朝廷大佬面前表现的机会,徐司马当然得努力把握!
他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后,道:“儿臣以为,北伐军之所以能这么快全取山东,可称天时、地利,人和!”
“详细说说。”
“儿子先说天时。如今大元朝廷四分五裂,日暮途穷。我吴国方兴未艾,是为天时。北伐军攻取山东之时,大元朝廷不但不思救援,反而下令手下大军,和王保保决战于山西、陕西二地。元廷如此昏庸无道,不仅令山东孤立无援,而且令山东元军大部分将无斗志,兵无战心,焉能不望风披靡?反观我军,世子为征虏大将军北伐,众志成城,万众一心,当然无往而不利!”
“再说地利!”
“山东有个胶莱运河。我军奇兵陡出,以水师出胶莱运河,将山东截为两半。又向北急袭,扼住山东北境的黄河渡口。如此以来,山东元军既孤立无援,又被我军分割两半,难以互相支援,士气更为低落!”
“人和?”
“人和最为重要。其一,我军乃为华夏故土而来,师出有名,理直气壮。其二,我军军纪严明,堪称王者之师。其三,我军拱卫司早已北上,宣扬王师之仁!其四,世子杀伐果断,先斩王氏父子,示之以威!如此以来,恩威并施,山东军民百姓的抵抗之心更是微弱,甚至有不少人主动投奔王师。所以,我军能将山东迅速平定!’
“这样啊……”
朱元璋有些失望。
很简单的道理,徐司马说的这些原因,难道朱元璋就想象不到?
他微微皱眉,道:“即便是天时地利人和,即便是咱亲自领军,咱估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