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
“哦?智深认为曹操会来洛阳?”刘协不置可否地反问道。话说从曹昂离开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半年了,可直至今日兖州那边都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过来,以至于刘协也渐渐不再指望曹操会奉调来洛阳。当然对于曹昂刘协还是很欣赏的,再怎么说那位曹家大公子也曾在危难之际救过自己。其要是真不能说服曹操来洛阳,那只要尽了心也就没啥好抱怨了。
然而李达显然没有刘协这般悲观。却见他斩钉截铁地点头道,“会的,曹公子是个说话算数的人。”
曹昂确实是个忠义之士。但有些事终究不是他一个公子能做得了主的。然而,刘协这话还未说出口,就见不远处突然飞奔来了一个内侍。一见天子就在殿外站着,那内侍改做小碎步上前禀报道,“陛下,兖州刺史曹操到。”
“汝说何人?”生怕自己没听清的刘协追问道。
“兖州刺史曹操。”内侍再一次重复道。
刘协一听曹操真来了,不禁诧然地回头看了李达一眼,跟着便脱口惊呼道,“这真是,说曹操,曹操到”
建安初年,七月,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洛阳清君侧。白波帅韩暹闻讯后害怕被杀,当夜单人匹马投奔同党杨奉。不过刘协认为韩暹、张杨等白波护驾有功,依旧还是下诏宣布对其在洛阳犯下的罪过不予追究。之后刘协又命曹操兼任司隶校尉,主持尚书事务;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,奖赏他们护驾有功;并追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,哀怜他为国尽节而死。之后曹操以洛阳无粮为由,上表汉帝移驾许县。刘协亦觉得洛阳残破,且强敌四环,于是欣然答应了曹操的建议。同月二十七日,汉帝车驾出辕关,向东行进,迁都于许县,改称许县为许都。
然而曹操迎天子入许这一被载入史册的壮举,在建安初年的夏天却并没有在中原引起太大的轰动。中原的诸侯们依旧忙着招兵屯田,扩充地盘。这不,袁术眼见吕布深陷青州之战暂时无法南顾,当即派遣部将纪灵等率领步、骑兵三万进攻小沛的刘备。兵少将寡的刘备哪里是其对手,纪灵这边还未到小沛,他便忙不迭地向吕布求救起来。
新滴一月开始~\(≧▽≦)/~啦啦啦~~柳丁会继续努力~~~本书也将进入新滴阶段~~~
小蔡泪目,锄头滴作用是双向滴~~~求粉票~~~嗷嗷嗷~~~本府要换冲击钻~~~
第2卷青州之鹏 第39节同车而行
第2卷青州之鹏 第39节同车而行
金风送爽,天高云淡,八月骄阳下,一队铠甲鲜明、旌旗招展的兵马拥着一辆颇具古风的双辕高盖马车行进于官道之上。但见车盖下一女一男正并肩端坐。女子,碧琼轻绡,云鬓娇颜;男子,月色葛袍,漆纱小冠。远远望去好似壁画上结伴云游的神仙眷侣。可事实上,此二人并非得道羽化的仙人,也并非眷侣,而是东莱府君蔡安贞与东莱军师郭奉孝。至于他们在车中所谈的内容更是与求仙问道之类话题风马牛不相及。
“吕布终究还是撤军了呢。”蔡吉读罢前方送来的战报,一面长舒了口气;一面则在心中暗自感叹,看来“辕门射戟”终究还是要发生的。
不过坐在蔡吉身旁的郭嘉当然不知道,未来吕布会在小沛通过辕门射戟的方式来威吓纪灵为刘备解围。因此这会儿的他只是就事论事地分析道,“吕布本就已是强弩之末,刘备的求援恰好给了其一个台阶下。想来接下来的数月,吕布怕是没有精力再次大举入侵东莱。但主公还是需谨防臧霸部袭扰南部诸县。”
“奉孝先生言之有理。对吕布来说能以这种方式撤军,确实算是保住了面子。至于臧霸部对南部诸县的袭扰确实是个问题,本府稍后就修书一封提醒儁义将军与义逊先生注意黔陬城的动向。”蔡吉点头附和道。
话说,自不其之战后,吕布也曾派臧霸、孙观领兵,但东莱方面修筑下工事的情况下,无一例外地都以惨败收场。不可否认,在大炮未发明之前,攻城战比较利于守方。吕布以两万不到的人马阵战占优,攻城却不足。而这不仅仅是吕布的尴尬,同样也是蔡吉等诸多小诸侯所共有的无奈。兵员的匮乏令诸多起步较晚的小诸侯无力对外形成刚性扩张。偶尔运气好像刘备、吕布那般骤然获取了一州之地,亦难以凭两三万人马保住庞大的地盘,更毋庸说是继续对外扩张了。
墨子有云,“客攻以遂,十万物之众,攻无过四队者,上术广五百步,中术三百步,下术五十步。诸不尽百五步者,主人利而客病。广五百步之队,丈夫千人,丁女子二知人,老小千人,凡四千人,而足以应之,此守术之数也。使老小不事者,守于城上不当术者。”诚然攻城技术的革新,令汉末的攻防不似墨子说的十万人攻城,四千人守城那般夸张。但打个大中等城池若没个五、六万人马,根本不可能给守军带来压力。所以攻城战是摆在诸多小诸侯面前的共同瓶颈。毕竟你不打下重镇,又怎么能指望周边的郡县望风而投。
当然除了人海攻势之外,攻城的另一条思路就是改进攻城器械,更为确切点说就是引入炸药等热兵器。只是黑火药的威力比不得后世的黄火药,且段芝那边还在研究如何批量生产黑火药。至于火炮那更是连个影都没有。因此眼下的蔡吉暂时只能按照这个时代的作战方式,按部就班地征召人马。
事实上,蔡吉此番之所以会在吕布撤军之前就先行回黄县,其目的正是为了同黄珍等人商讨征兵之事。须知,这两年来黄珍通过以工代赈之法,招募了大批流民屯田。想来应该能从中征召上一、两万青壮入伍。不过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东莱的农业生产。两相权衡之下,蔡吉竟开始有些期待起于吉许诺的那十万太平道教民来。
“主公似乎有心事。”郭嘉向着突然低头不说话的蔡吉探问道。
“本府在想仅凭少量的精锐难以在乱世立足。吕布等并、凉军阀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。故此番本府打算尽可能多地招募兵丁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回过神来的蔡吉坦言道。
“嗯,此话有理。只是虽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,然东莱终究人口有限,至多还能征召个一两万兵马。若再多征兵,怕是会影响屯田大计。”郭嘉语重心长地向蔡吉提醒道。
“本府也知东莱人口有限。所以这会儿才会头痛。”蔡吉说到这里,不禁怅然地感叹道,“本府若是能像曹操那般得百万黄巾相助该有多好”
“主公不是已得十万黄巾相助?”郭嘉饶有兴致地反问道。有关蔡吉与太平道之间的具体合作事宜,郭嘉是在不其之战之后从蔡吉口中得知的。虽说郭嘉本人对太平道的人并无好感,但蔡吉的种种布置还是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。
“于吉的那十万教民至今尚无踪影。”蔡吉说到这儿,苦笑着两手一摊道,“更何况本府还打算在辽东属国建锦西城呢。”
郭嘉眼见蔡吉一面感叹人手少,一面却又打着幽州的主意,不禁挑眉道,“主公这盘棋下得可不小。”
“不是本府棋下得大,而是,时不待我。”蔡吉感慨道。
“时不待我?”郭嘉侧头问道。
不过蔡吉却并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将话题一转问道,“奉孝先生如何看待曹操迎汉帝入许?”
郭嘉见蔡吉突然提到曹操迎天子的事,倒也并不意外,而是顺势分析起来,“曹操此番奉天子以令不臣,的确是下了招先手。然‘奉天子’固然能占据大义笼络人心,但说到‘以令不臣’,怕是会效果欠佳。甚至时间一长还会引来公卿、诸侯的不满。”郭嘉说到这里,停了一下,继而转过头,郑重地向蔡吉问道,“主公所言,时不待我,莫不是指袁曹之争?”
“未雨绸缪总是没错。”蔡吉悠然答道。对于郭嘉会做出如此分析,她是一点都不觉得惊讶。毕竟对方是曾在历史上向曹操提出“十胜十败”的郭奉孝。也正是因为从一开始就看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利与弊,曹操集团方能面对袁绍大兵压境而不乱阵脚。所以身处乱世,任何时候多考虑一点总是没错的。不过既已提到曹操与袁绍,蔡吉就不免会想到官渡,想到郭嘉遗计定辽东。于是蔡吉不由好奇地问道,“奉孝先生以为何人能胜?”
“那得看主公站在哪边。”郭嘉淡然答道。
没想到郭嘉会如此回答自己的蔡吉,先是一愣,“本府眼下只是一边郡太守,兵不满五万,如何能左右两方霸主胜负?”
“主公来东莱之前,东莱兵不满万,城十四座。主公来东莱两年,而今东莱兵甲两万,城二十一座。”郭嘉指着官道两侧的田野微笑道,“袁曹不会即刻翻脸,在此期间,主公尚有时间招兵买马。所还是那句话,主公会站在那边?”
“本府当然是忠于大汉”蔡吉不假思索地答道。
可谁曾想郭嘉却摇了摇头,“这不算答案。”
“这就是答案。”蔡吉肃然道,“曹操若是有不臣之举,就算其有天子在手,还是汉贼。袁绍虽与本府有恩,但其若是,那忠义之间,本府只能选忠。”
“若袁绍与曹操都自称忠汉,且都指责对方不是呢?”郭嘉不罢休道。身为谋士的他很清楚所谓的“大义”不过是诸侯们的遮羞布而已。
“他俩若是真忠汉就不该打起来。”蔡吉黛眉一挑傲然道。
“那主公刚才还说那番妄自菲薄的话?”郭嘉狡黠地笑问道。
蔡吉被郭嘉这么一反问,不由双颊飞红,讪讪道,“给奉孝先生套出真心话了呢。”
“得了主公这番真心话,嘉这就放心了。”郭嘉哈哈一笑之后,当即探出身示意前面的车夫停车。
蔡吉见状不解地问道,“先生这是做什么?”
“前头就是黄县。主公还是独自乘车入城的好。”郭嘉边说边走下了车,然后翻身骑上了他新得的坐骑。郭嘉的坐骑与蔡吉车驾上的那两匹马一样都是从吕布军缴获的,通体雪白十分漂亮。可郭嘉却为其取了个很没创意的名字“白雪”。
此刻望着面前白衣白马的郭嘉,蔡吉忽然有了一种不真实感。再一想到历史上郭嘉正是在曹操迎下汉帝之后投奔曹营的,此时的蔡吉便忍不住脱口问道,“奉孝先生先生可会离开东莱?”
“嘉既然已奉主公为主,自当对主公不离不弃。”郭嘉说罢在马背上郑重其事地向蔡吉作了一个揖。
得了郭嘉的此番诺言,蔡吉心头一直以来悬着的一块大石总算是放了下来。是的,她终于成功地留下了郭奉孝,而日后还会有更多的名士名将投入自己的麾下。想到这里,蔡吉当即恢复了平日里的自信与矜持,在调整了一下坐姿之后,便在郭嘉的伴随之下,向着黄县县城疾驰而去。
话说,自打得到小蔡府君要回黄县的消息之后,黄县城内的百姓便自发携幼扶老夹道欢迎凯旋而归的胜利之师。诚然蔡吉等人抵达黄县县城之时已经是晌午时分,但这丝毫不影响百姓们的热情。此时的黄县南城门正应了那句“彩旗招展、人头攒动”。
“见过主公。”黄珍、张清二人领着一干黄县军民恭恭敬敬地向蔡吉行礼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