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2章
“那书是什么回事?”五夫人狡黠地笑,“你可别告诉我你是怕勤哥儿俩口子出了风头,有意把这件事压下去的?”
十一娘看着她一副看戏不怕台高的样子,不敢告诉她,只抿了嘴笑。
五夫人眼睛珠子直转,私下怂恿太夫人去问。
太夫人笑道:“我早问过了。十一娘说大少奶奶送了本古藉给谨哥儿,太珍贵了,怕弄坏了。”
“兄弟既翕,花萼相辉。”五夫人腻到太夫人身边,“这样好的事,就应该拿出来显摆显摆才是。怎么能锦衣夜行呢?难怪那天三嫂不高兴,要是我,我也会不高兴的。”
太夫人才不上她的当,笑道:“你四嫂说了,你三嫂未必知道这古藉的珍贵之处。她们婆媳生隙,自关了门去斗,可不能让旁人看笑话。”
五夫人听着掩了嘴笑。
太夫人既然知道婆媳生隙,却说出了“关了门去斗”的话,显然是要看三房的热闹了。
想到这里,她不由精神一振,觉得未来的日子好像突然有趣了不少。
到了谨哥儿周岁礼那天,十一娘起了个大早,给谨哥儿换了身大红五蝠捧云的刻丝小袄,然后由太夫人领着给三神上了香,这才去了花厅。
刚刚站定,周夫人来了。
和她同来的,还有十二娘。
十一娘有些意外。
周夫人笑道:“我这可是受了我那嫂嫂所托。”
她说的嫂嫂,是指十二娘的婆婆。
能得婆婆这样的爱护,可见十二娘在王家已经站稳了脚跟。
十一娘也为十二娘高兴。她笑着携了十二娘的手:“这可是我们十二娘的福气。”
“可不是。”周夫人笑道,“如今我那嫂嫂逢人就夸,说我给侄儿做了门好亲事。连带着我如今也成了红人,几位嫂嫂都来找我给侄儿做媒。”
十一娘笑:“没有给姐姐丢脸就好。”
十二娘红着脸听两人说话,黄三奶奶搀着黄夫人来了。
大家上前行礼,杜妈妈陪着唐夫人、唐四太太说说笑笑地走了进来。
众人少不得一阵喧阗。
然后林夫人、林大奶奶、甘夫人等人陆陆续续都来了。
管事的妈妈看着吉时快到,从库里摆了太夫人指的那张紫檀木雕花大案出来,又在大案四周摆了文房四宝、算盘、食盒、将军盔、陀螺、酒令筹筒等物。
十二娘就拉了拉正和黄夫人说话的十一娘,低声道:“十一姐,怎么四姐还没有到?”
客人多,她不说,十一娘还没有注意到。她这么一说,十一娘不免有些担心起来──四娘这个人行事一向很稳妥,就是有事不能到,也会差人来说一声。像这样迟到的情况,十一娘还是第一次遇到。
“我差个人去看看!”
她的话音刚落,四娘走了进来。
第五百二十三章
十一娘安下心来,忙迎了上去:“四姐怎么这个时候才到?”又见她只带了个小丫鬟,奇道,“怎么没把启哥儿带来?”
四娘三子取名余启。
“孩子太小了,”四娘笑道,“怕他吵人。等过些日子,你这边的事也忙完了,我带他来串门。”见大厅里摆了大案,抓周的东西也都放好了,又道,“马上要抓周了吧?你别管我,忙你的去。”
说话间,太夫人和黄夫人已经走到了大案前站定,准备看谨哥儿抓周了。
十一娘没时间和四娘多说,匆匆说了句“那我先过去了”,就抱着谨哥儿去了大案那边。
十二娘就挽了四娘的胳膊,亲亲热热地喊了声“四姐”,道:“婆婆吃了四姐送去药,眼睛好多了。让我遇到四姐,一定要好好向四姐道个谢。”
“自家姊妹,说这些做什么。”四姐笑道,“药有效就好。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,不过是对了路子。要是没了,再去四姐那里拿就是了。”
“怎么好意思让四姐帮着配药。”十二娘道,“四姐不如告诉我那药是在哪里配的吧?也免得四姐为这件事还要特意跑一超药铺。”
“好啊!”四娘很爽快地道,“那家看眼睛有祖传的秘方。你把你婆婆带过去把把脉更好。”然后说了药铺的地方。
十二娘默默记下。
四娘朝大厅张望:“怎么没见五娘?”
“刚才还在。”十二娘听着顺了四娘的目光往大厅里张望,“和唐家四太太在中堂前说话呢?这会跑哪里去了?”话音未落,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屋的大案就传来一阵哄堂大笑,有人道:“我们谨哥儿抓了将军盔。”
俩人哪里还顾得说五娘,快步走了过去,踮了脚往里看。
只穿了大红刻丝小袄,挂了赤金万事如意锁片项圈的谨哥儿丢了将军盔,扭着身子就抓了一旁筹筒里的酒令。
“哎呀,抓的是酒令。”有人笑着,立刻有人说着吉祥话:“长袖善舞,友遍天下。”
十二娘就看见谨哥儿坐在那里乐滋滋地咬着那酒令,好像在试试它结实不结实似的。她忍不住笑道:“四姐,没想到谨哥儿抓了个酒令。”
四娘看着谨哥儿的样子也觉得有趣。她是聪慧的女子,知道抓周也是有技巧的,并不相信一个人抓周的时候抓到什么以后就会怎样。笑道:“那酒令做得太漂亮了,也不怪谨哥儿要抓它了。”
安雅堂酒令,刻在宝蓝底掐丝珐琅的令牌上,华丽又奢侈,别说是孩子了,就是大人见了,只怕也在忍不住摸一摸,看一看。
十二娘觉得四娘说的有道理:“将军盔也很漂亮啊!金灿灿的,又缀了大红色的缨子……”
说话间,太夫人笑呵呵地抱了谨哥儿,“好,好,好,我们谨哥儿以后就做个孟尝君好了!”
众人纷纷祝贺。